(轉發)石油行業有硬仗要打了!剛剛,中國正式啟動了“藍天保衛戰”計劃
發布時間:2018-07-11 來源:www.fpsjk.org
國家重磅政策出臺,石油石化行業壓力與日俱增,傳統的粗放式發展必須要改變了!剛剛,國務院又發布了一項重要通知,引發了石油行業的全面關注。
2018年7月3日,《國務院關于印發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的通知》(國發〔2018〕22號,以下簡稱《行動計劃》)發布,《行動計劃》提出了六方面任務措施及各牽頭部門,并明確了量化指標和完成時限。與2013年出臺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大氣十條”)相比,《行動計劃》在目標指標的設定上有了全面提高。
《行動計劃》要求在5年時間里,未達標地級及以上城市PM2.5濃度下降18%以上,同時新增了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總量下降15%的針對性要求;《行動計劃》同時量化了優良天數的提升目標,要求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在2020年達到80%,重污染及以上污染天數比率比2015年下降25%以上。
經過3年努力,大幅減少主要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協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進一步明顯降低細顆粒物(PM2.5)濃度,明顯減少重污染天數,明顯改善環境空氣質量,明顯增強人民的藍天幸福感。
就石油行業來說,《行動計劃》的出臺,意味著這個行業將要承受更多的壓力和責任。
承擔著更多的天然氣保供責任
《行動計劃》明確要求,抓好天然氣產供儲銷體系建設。力爭2020年天然氣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達到10%。新增天然氣量優先用于城鎮居民和大氣污染嚴重地區的生活和冬季取暖散煤替代,重點支持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和汾渭平原,實現“增氣減煤”。限時完成天然氣管網互聯互通,打通“南氣北送”輸氣通道。加快儲氣設施建設步伐,2020年采暖季前,地方政府、城鎮燃氣企業和上游供氣企業的儲備能力達到量化指標要求。建立完善調峰用戶清單,采暖季實行“壓非保民”。
無論是從政治責任還是社會責任來說,石油行業必須勇于擔當起這一歷史使命。國內近年來天然氣需求呈現爆發式增長勢頭,但由于先天資源原因,我國天然氣產量無法滿足國內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國內主力氣區長慶、青海、塔里木、川渝等雖然不斷在提高產量,僅今年上半年,我國天然氣共生產793億立方米,同比增長43億立方米,增量主要來自于國產常規氣及頁巖氣。即便如此,產量供應還是跟不上需求步伐。
因此,供應增加量需要以進口氣替代。今年上半年,管道天然氣進口增速,僅中國石油就進口中亞管道氣達到了237億方。同時,進口LNG成為我國最主要的增長性資源,上半年進口312億立方米,其中中國石油日均增長2000萬立方米,中國石化日均增長1000萬立方米,中國海油日均增長2600萬立方。
但隨著煤改氣工作的推進,新增用戶基數過大,今年下半年乃至更長的時期,保供形勢依然嚴峻。
對于像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海油這樣的“國家隊”主力來說,首先要利用一切措施來增加國內氣的產量,同時建設儲氣庫來滿足調峰要求,實現“西氣東輸”、“南氣北送”。其次要采取多種措施進口國外氣,來滿足國內人民群眾對清潔能源的需求。
這不僅是政治責任,更是打贏藍天保衛戰的社會責任和經濟責任。
承擔著更多的油品升級責任
《行動計劃》明確要求,2019年1月1日起,全國全面供應符合國六標準的車用汽柴油,停止銷售低于國六標準的汽柴油,實現車用柴油、普通柴油、部分船舶用油“三油并軌”,取消普通柴油標準,重點區域、珠三角地區、成渝地區等提前實施。研究銷售前在車用汽柴油中加入符合環保要求的燃油清凈增效劑。
對于這一要求,作為“國家隊”主力的國企如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海油等來說,汽柴油升級一直是企業義不容辭的責任。這些“國家隊”下屬新建煉化企業在設計伊始,就充分考慮到了產品升級問題。老牌煉化企業也在利用每年的大檢修期間,不斷投入巨資進行產品升級技術改造,以滿足日益嚴格的環保規定。
但對于民企煉廠和地煉企業來說,日益嚴格的產品質量升級,加大了這些企業的資金投入。尤其是部分地煉企業,資金并不充裕,加工規模和能力較小,效益也難以和國企匹敵,不斷進行產品質量升級,使得有些企業資金捉襟見肘。產品升級,沒錢;產品不升級,質量不符合要求,就難以出廠銷售,何談效益,面臨著關門停業甚至倒閉的危險。
另外,對于曾經在市場歷史上風光過一段的調和油生產企業來說,《行動計劃》無疑給這些企業判了“死刑”。《行動計劃》首度明令禁止以化工原料名義出售調和油組分,以及禁止以化工原料勾兌調和油。
曾經風光無限的調和油市場,在最近幾年就已經“岌岌可危”,各種稅收、環保政策的出臺,調和油市場本身就開始大廈將傾、搖搖欲墜。本次出臺的環保政策,明確禁止成品油調和油,可以說讓調和油企業走上了不歸路。
而那些由于市場監管不規范不到位,曾經暗流涌動的黑加油站點,也被《行動計劃》列入了堅決取締范圍。
承擔著更多的環保責任
《行動計劃》的出臺,進一步加大了環境執法力度。在堅持鐵腕治污的大背景下,在線監測等環境保護技術的充分運用,石油石化企業面臨著更多的環保壓力。
無論是上游的勘探開發,還是中游的煉化生產,以及下游的油品銷售,同樣有著巨大的壓力。上中下游都要按照HSE的要求,牢守“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來做好環境保護工作,做到氣不上天,油不落地,聲不擾民。
更多的環保壓力,不僅從思想上來說要更加重視,而從行動上來說,還要在環保設施上必須投入巨資以確保各項指標達標。否則,按日連續處罰、查封扣押、限產停產等手段就會雷霆萬鈞而來。
承擔著新能源沖擊的壓力
《行動計劃》要求,加快車船結構升級。推廣使用新能源汽車。2020年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達到200萬輛左右。2020年底前,重點區域的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建成區公交車全部更換為新能源汽車。同時,《行動計劃》還要求加快發展清潔能源和新能源。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達到15%。
這一決定的出臺,使得本就在突飛猛進水電、核電、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如虎添翼。從長遠看,新能源有望在一定程度上替代石油等化石能源,雖然不能完全取代,但是傳統意義上的石油企業也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和挑戰。
石油能源一度左右著世界局勢,石油價格的漲跌牽動著全球的神經。中國由于先天地質條件的原因,石油儲存量并不豐富,再加上技術原因,有相當一部分儲量無法開采或者成本過高達不到經濟開采,導致儲量無法動用。新能源的沖擊,使得石油行業面臨著被替代的危險。
如果不從技術層面進行大幅度的創新,沒有新的儲量被發現,沒有技術創新降低開采、生產、加工成本,則石油行業將會在能源競爭中,危機四伏。若無遠慮,必會有近憂。
綜上所述,無論是從近期看,還是從長遠看,《行動計劃》的出臺,以及國家可持續發展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付諸實施,對石油石化行業的壓力與日俱增,傳統的粗放式發展已經落伍,符合國家要求的高質量發展是今后的必由之路,也是現實給出的唯一選擇和終極答案。
這種影響必將是持久和深遠的!
轉載自:http://finance.ifeng.com/a/20180709/16375116_0.shtml
相關氣體檢測報警儀器儀表推薦
氣體報警器